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
因此,大数据时代将引发新一轮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热潮。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而麦肯锡则预测未来大数据产品在三大行业的应用就将产生7千亿美元的潜在市场,未来中国大数据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万亿元,给IT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人工智能带来最激动人心、最有革命性的机会。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首先,现在全球有40%的人已经上网,使用的智能手机已经超过20亿台。我们正在创造数据资产,它是AI的原材料,数据描述着我们的行为、兴趣、知识、关系、活动。
其次,计算和存储的成本垂直下降,随着今天处理器计算能力的增长,AI应用变得可能,也变得廉价。
再次,最近我们在学习系统、架构、软件基础设施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都有助于让未来的创新加速。
马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布局跟所有其他公司真的不是一个量级,并且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旋风就是靠支付宝的余额宝所带起来的,此外蚂蚁金服这两年动作频频,推出了娱乐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等等这一系列跨时代的产品和平台,目前蚂蚁金服估值也高达750亿美金。
作为一家传统实业起家的企业,万达在金融板块起步相比较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稍晚,但王健林并没有就此放弃在这个行业开疆拓土的机会,而是以非常万达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不仅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成立了万达金融集团,全面吹响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号角。
国内电商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算是慢慢的趋于饱和状态,而跨境电商又迎来了新的机遇,而现在国家又有政策的扶持,算是处在一个风口上。随着近几年国内电商的饱和,跨境电商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攻城略地的新战场。
目前来看的话,最大的两个玩家还是阿里巴巴跟亚马逊。而在2014年,万达、腾讯和百度三位大佬联手打造“万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剑指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根据国内跨境电商第一孵化平台贝多罗介绍,2016年,贝多罗总计孵化了百位百万级别的跨境电商创业者。
以前一部大片,能赚个几百万都非常不容易。现在,一部成本几千万的小片,也能赚个十几亿票房。这个票房数字的背后,说明现在的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渴望。
在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期间,冯导和思聪之间的骂战引起了吃瓜群众的关注,万达不惜做出金钱上的牺牲,强力压制华谊,足以看出影视文化板块在万达集团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腾讯和阿里的下一战将在大文娱展开,而阿里巴巴早就在大文娱领域开始布局,包括收购大麦、优酷土豆、虾米音乐,以及阿里体育、阿里影业等等来组成阿里大文娱产业,而在湖畔大学第三期的课堂上,马云直言,阿里要做的就是将文娱消遣转化为生产力。
数据表明,近3年来,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成,使得传统旅行社越来越看重在线旅游市场的力量。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65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0%。
文化旅游产业是万达从商业地产转型以后的重中之重,自从迪士尼决定在上海建立以来,万达采用了包夹策略,围绕上海的五座城市开始投建引领万达文化旅游产业的万达城。文化旅游城也是万达文化产业集大成者,是万达集团凭借多年在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创新的世界首个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项目。
“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2.6万亿来自提高并延长人类寿命,1.4万亿可能来自工业自动化和商业服务任务;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使用先进机器人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7500万全职职工。最终,节约时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创造效益可达5000亿美元。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