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登录
新闻动态
项目动态
行业资讯
诚存动态
基金
(86)20-8130679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頁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正文
投资角度|创投行业的内部变革!
作者:方贤赟 诚存投资  时间:2017-04-25  浏览:2509次  


来源|医健创投人(ID:touwho2015)

笔者 | 赵妍昱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的饕餮盛宴虽然还在继续,但不知不觉我们其实都走入了互联网的下半场,下半场属于谁,下半场如何打,是所有创业者与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先梳理好上半场的战事格局。


回顾近五年我国信息发展:


▍国际方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去年十一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显示,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中国的排名从五年前的第36位,迅速攀升至目前的第25位。


我国在信息化发展在产业规模、信息化应用效益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在全球居于超前位置。而且中国的实力表现也首次超过“G20”(二十国集团)的平均水平了。



▍国内方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 2015 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 亿,较 2014 年底增加 6303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 2014年85.8%提升至 90.1%。截止2016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95亿,较 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 2015年90.1%提升至95.1%.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工作场景、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重构,推动使用场景往不断细化和深化方向探索。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从网民接入网络的场所变化看出端倪,家里接入在下降,单位、学校、在上升,环境的改变也代表场景的迁移。说明互联网从纯粹的精神鸦片向更具应用价值的工具领域拓展。




而与接入场所出现变化不同,过去两年间,我国网民花在互联网上的平均时长几乎没有增加。 这也说明互联网上半场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互联网应用逐渐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




因为我们在家里、公共场所上网的时间在减少,而在单位、学校上网的时间在增加,当我们近三年平均每周用在上网的时长基本持平甚至回落时,说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在逐渐回落。当这场接近尾声的上半场里,究竟哪些APP是真正的赢家?大家可以猜到么?一起来看看。

 



没错就是微信,接近80%的网民使用率,他比其他app都诞生的更晚,却稳稳胜出的原因是什么?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为王,得场景者得天下。可以说移动互联把我们的上网需求带到新的高度。当流量不在以娱乐与消费为主流需求时,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化进程开始走向不同方向,进入线上线下结合的重度垂直产业,比如教育、医疗、设计等等寻找新的出口。另一方面从消费互联网端往供应端进行转移。同时已经充分被流量型公司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和充分浸透互联网化后,就会倒逼产业链上移,toC业态开始向toB端转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各类saas应用的推陈出新。


而这也恰恰说明互联网+开始向+互联网转变,产业互联网逐渐崛起,其本质就是以创新和技术来匹配供需关系的改造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创新。随着这股产业互联网化的到来,首先是不换产业换场景。我还是在原来这个产业里面干,但是我得换一种打法,不换产业换场景。换成什么样的场景呢?它需要IT化,也需要打造一套重度垂直的智能IT体系。有了IT化的连接,我们也有机会去跨越中间环节,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重度垂直体系+线上线下交互


产业互联网没法直接在线上完成闭环,它需要线上系统,也需要配套的运营系统和线下体系,需要把线上线下打通,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流程体系,通过前后端改造,利用互联网工具,实现信息流、客户流、资金流的多元连接。


先确立盈利能力


上半场的互联网创业,其实很多都没梳理请盈利模式,就开干了,因为他们知道:羊毛出在猪身上”,只要先把流量做大,用户圈起来,日后再想变现逻辑。而事实上刚才的数据告诉我们,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长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说明流量不再只增不减,在任何一个市场内,当“绝对用户数量”的增长空间已经不那么明显,大家竞争和PK的重点就会开始调转方向。要么抢占存量在原有的基础上精耕细作,让更多人使用或者升级为奢侈品卖的更贵,要么寻找增量开辟新品类、新战场。而新战场就是产业互联网,要想在新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先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要能从羊身上薅出羊毛来,即便战略性亏损,但也可以透过规模化发展逐步实现盈利。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成熟产业者的再创业


产业互联网创业,往往需要是在这个产业里的成熟创业者,有经验、有积累、有资源,懂这个产业。他不再是纯互联网技术工人的天下。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互联网创业失败率那么高了,因为很多人拿着互联网上半场的经验在干下半场的事,当然不会成功。而我认为恰是这个业态自然发展的阶段,我们发现了投壶网创立并发展的机会。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创业下半场”对应的则是“创投业态创新上半场”。


网民就像投资者一样在实践中被教育引导而越发理性,切实需求的满足是大家贡献流量的基础,不再是简单的眼球经济。


所以在研究了许久互联网上半场的赢家后,我得出这样的下半场构想:场景集约、工具变现、生态众造。


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的成功,都证明了场景作为虚实结合的入口价值及工具应用价值。


生态的形成是基于导向互联网生态形成元素的逐步完善和互补。上半场的赢家中,无论阿里还是腾讯,都是以工具应用来带动流量入口,通过流量累加,逐渐完成自建产业链的过程。下半场的工具属性要求更高,场景专业要求更高,所以并非流量造势就能完成生态布局。


仅就我所在的互联网+股权融资行业来看,就不难发现,三年前轰轰烈烈的创业热潮一去不复返,照搬照抄电商平台模式做批量项目交易的平台逐一死亡,原因很简单,创投并不需要外部颠覆,而是需要内在创新,不懂行业的野蛮人并不能仅凭蛮力就占领市场。去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众筹将死》,很多叫众筹的平台都不认同,而今天这些平台基本也没活下几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变化,不仅仅是互联网运营思维的变化,而是产业认知深度的变化。作为相对传统又未受到互联网革新的创投行业,难道真的就不需要迈向产业互联网么?我想并非如此。


行业环境的变化


创投新的市场环境,其实造就创投行业在内部酝酿行业变化,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不再“高枕无忧”。


机构、资金爆发式增长


2016年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机构约1.7万余家,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9538家。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7824家,占比82.0%。市场活跃度增加的同时,机构间竞争加剧。股权投资机构管理资本量总计超7万亿元,按照规模来算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从业人数已超过20万人,其中参与基金业考试的人数已达数万人。


对私募行业而言,过去的2016年,是历史性的一年。据数据显示,2016年私募管理规模每个月都以至少3000亿的增长速度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尤其进入2016年下半年,除11月份仅吸金3600亿元外,其余月份私募基金的规模增长都在5000亿以上,12月份更是暴增7500亿元,直破十万亿大关。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0.24万亿,四季度环比增长近20%


创新创业项目激增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重大转折,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化社会的过渡。未来二三十年,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将快速爆发,创业活动面临巨大机遇。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许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同样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在中国,创新创业发展即将出现新的高潮。随着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双创活动具备了更多的政策资源和资金支持。在政策动力和市场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双创活动未来还进一步升温,预计2018年将出现新的高潮。从全国来看,新增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自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至2016年第一季度,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13万户。




融创双方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为二者的资源互配带来巨大挑战。 

 

创投行业的内部变革

—真正建立在股权投资业务上的互联网创业

  

“之前做了四年投资,发现创投圈的项目量已经处于爆发式增长,但投资人的工作方式却并无变化,这给了投资人很大的工作压力。”


投资经理的费用是所有传统PE/VC机构最大的一笔费用,投资机构需要足够的投资经理团队才能挖掘到足够多符合自己投资风格的项目源,随着机构规模的膨胀,投资经理规模也必须增长,人员成本,管理成本和差旅成本激增,导致投资机构很难给予投资经理良好待遇。


此外在实际业务过程中,投资经理挖掘很多项目,但是自身所在机构所能投资的项目非常有限,可以说投资经理90%的工作处于无用状态。

 

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快项目与机构的对接升专业投资人投入产出比


围绕着服务更广大创业者,提高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的自主权,并有效提高融资效率的免费互联网工具开始不断出现。通过数据分析匹配,有效提高创业者的融资效率及投递BP的精准度。同时,因其互联网工具的特性,协助最广大的创业者快速与投资人对接,并通过技术手段有效保证创业者对项目信息的保密及对融资过程透明度的把控。此外,对于众多新锐投资机构来说,将其与推行人海战术的一线投资机构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扩大投资机构的优秀早期项目流量入口,有效提高投融资双方的工作效率,市场上如以太优选、36氪、逐鹿X均是以此为方向的商业创新实践案例。


当然,创投业态创新的新方向层出不穷,我们还能看到利用大数据辅助投资人做量化投资的烯牛数据;还有改革GP内部管理运作机制(管理费、carry分成、决策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如中科招商、峰瑞资本。


诚存投资

关注医疗大健康产业


选择做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早期投资是源自于产业情怀

首先健康是1,财富是0,健康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其次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落后的产业基础,医健产业转型升级显得迫在眉睫。中国的健康产业在我国的工业体系中发展确实相对而言较为落后的产业,从上市公司数量这个指标来看,中国有230加医健产业上市公司,正在IPO排队的超过60家,占到了整体上市公司数量的7%所有,但是实质规模却很低,仍然没有达到产业应有的高度。


诚存投资的机会所在

涉足医健产业投资的投资机构也与日俱增,曾有机构预言,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投资的黄金十年,庞大的人口规模、老龄化、新生儿政策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所催生出的巨大的市场让资本跃跃欲试,当前专注于医疗领域投资的各类投资机构和数量在快速的增加,而综合类的VC、PE的投资机构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医疗健康产业。有数据统计,专业投资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机构已经超过了262家,是5年以前的2倍,新药研发、精准医疗这些新兴领域成为了投资热点。

上一篇:创业常识|你花70%的时间磨合团队,不如先花50%的时间找对人 下一篇:诚存投资|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万亿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要怎么看?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www.eim-sh.com.上海诚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34723号-1 网站建设品拓互联